“马老,您给看看吧,这到底该怎么办,去年我果子收了五万个,我看今年也就能得三万五了,都是无人机给搞的,减产这么多,得给我个说法!”一位山西吉县东城乡的老果农气急败坏的说。
听到这样的抱怨,马恩正可坐不住了,84岁的高龄还偏偏要冒雨下果园。马恩正历年从事果树、蔬菜、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被业界奉为“吉县苹果之父”。面对果农的控诉,他说什么也要去现场看看,究竟是不是无人机给老乡们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马恩正在吉县实地考察/图 来源宇辰网
减产30%都赖无人机?
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森林覆盖率45%,境内温差大、海拔高、光照足,独特的生态条件,使吉县成为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全县苹果栽植面积达26万亩,培育果树是当地老乡的主要收入,这也就难怪一提到苹果减产会让马恩正这么心急了。
面对老乡们的指责,作为此次作业方的赵栋凯也很是焦急,在吉县各村镇累积作业了上千亩的苹果树,如果病虫害真是因为植保无人机引起的,那得给多少果农造成损害啊,自己励志做好科学农业的口碑也得砸了。
马恩正和赵栋凯一起到了老乡所说的果园,随机挑选了3棵果树,连着枝叶剪下了80个果子回来观察,却发现这些果子没有一个是有虫的,这也就意味着无人机作业效果是可靠的,那老乡所说的减产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者获悉,根据山西全省各地冬前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近年病虫发生态势分析,2017年山西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加上冬季气温偏暖给虫子越冬带来了可乘之机,遇上春夏偏旱降雨量少,这才是导致今年苹果树黄芽病和白粉病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左)黄芽虫病和(右)白粉病/图
无独有偶,不仅吉县的老乡们反映苹果树病虫害较重,就连万荣县、文水县、闻喜县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反馈。根据运城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发布的公告,2017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呈发生程度略重于2016年,苹果腐烂病、褐斑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120万亩和110万亩;斑点落叶病、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85万亩和65万亩;果树蚜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农业部运城病虫区域测报站也将病虫害高发的主要原因归结给了气候因素。
但是果农们为什么将“黑锅”甩给了植保无人机呢?马恩正解释到,就在今年2月底,在山西省吉县车城乡赵村垣,召开了山西省首届植保无人机苹果作业演示会,自此从吉县辐射到周边地区才开始用植保无人机作业苹果树,从最开始的几十亩到后来的上千多亩,今年作为首次尝试新型作业方式的一年,在应用和推广无人机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才给老乡们造成了误会。
果农们对无人机作业效果过于“苛求”
马恩正说,“通过吉县的率先实验,确实让更多的老乡看到植保无人机的优势,从人药分离到减药增效,从节水便捷到效率高,都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用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原本是件好事,可是由此牵扯出来的麻烦也是不断。”
马恩正对记者表示,很多老乡对无人机的作业效果过于“苛求”,就好比这次找到他的这位老农,他们普遍有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无人机无所不能,就是守卫农田的天兵天将”,原本这样的想法有利于推广植保无人机的使用,但是也造成了一种误解,认为只要使用了植保无人机就不该出现任何病虫害。
马恩正记录数据的笔记本/图
讲到这里,马恩正叹了一口气,“别说用无人机了,就是原本用人工、拖拉机等作业手段,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防治效果,更何况很多杀卵的农药现在是禁用的,老乡们不能把无人机的作业效果与人工作业进行客观的比较,片面夸张了零星的病虫害情况,这样会毁了这个新兴的农具行业。”他很是惋惜的补充到。
而赵栋凯面对老乡们的指责,是既无奈也自责,懊悔当初在向老乡们宣传植保作业时,没能科学宣其的功效,让老乡们留下了它是“万能产品”的错误印象,也深感不仅是自己、连同飞防队和当地的果农都该好好“深造”农业知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误会。
作为国家农业部果树病虫害防治协作组专家组首席植保专家的马恩正,数十年来就是抱着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深扎第一线,从大田作物到经济作物,从新品种的研制到病虫害防治,他都在不断琢磨研究。在几天的时间里,从吉县的车城乡、东城乡、柏山寺乡,到文水县的凤城镇、西城乡,以及闻喜县郭家庄镇等地区,他考察了十几个果园,通过实地调查验证了无人机防治苹果树的作业效果,不仅和传统的人工、拖拉机等大体相当,甚至还略高于它们,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讲,马恩正还是支持使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的,他认为该对植保无人机“宽容”一些,让它能够成长起来。
植保无人机该怎样“荒野求生”
通过实际的走访和一线的调查,马恩正发现了老乡们的困惑在哪里,也将今年病虫害多发的原因告知了大家,气候干旱是主因,果园粗放管理是次因,请老乡们不要在误会植保无人机了。已经在吉县深扎了27年,帮着大家一点一点打造出“吉县苹果”品牌的马恩正,深受当地人的信赖,以吉县为代表的果农们,在听了他的讲解之后明白了防治病虫害的关键,还请马恩正多给他们讲讲该怎样精细管理果园,做好冬剪工作,防止病虫越冬。
随后马恩正也联系了益晖科技服务队,共同探讨接下该怎么样带领老乡们正确认识和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赵栋凯也表示此次揭开了“吉县苹果减产之谜”,让他受益匪浅,他还说“今后我们不但要正确的宣传无人机真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强自身的能力,让科技工具与专业农业相结合,才能让老百姓真正信赖无人机的功效。”
吉县果农对于植保无人机的误解是解开了,但是在这一事件过后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无人机的生产厂家、做植保的企业要正确宣传产品功能能作用,比如它能达到人药分离,节省劳动力的同时还能省水,这对于吉县乃至全山西省都有重要的实际作业意义,在宣传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才能让老百姓们客观的看待作业效果。
其次需要加强农民的科学教育,现如今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都是中老年人,甚至很多人都是60-70岁的老人,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较高的科学文化教育,又被排斥在农技培训之外(培训年龄需在60以下),既接受不了像无人机这样的先进农具,又难以对果园进行科学细化的管理,影响了对于果树的保养和护理,也会造成产量受损情况的发生。
无人机水敏纸效果/图
再次,现如今还需要针对无人机的特性研发出相配套的农药,改良当前其不太适应喷粉和悬浮剂易沉淀的问题,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不仅是无人机机体的标准还包括用药的标准,才能真正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既防治病虫害又不会让植株中毒。
最后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加强对农民朋友们的引导,也要完善对于植保作业队伍的管理,规范其作业流程,适当的做出补贴,特别是农业相对落后的地区 补贴更应该跟上,给新生农具产品生产的土壤,才能让它生存下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7月18日,农业部对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出台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暨建设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议》进行了答复,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推广扶持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植保无人机的监管、作业标准还是补贴与扶持政策,都会逐渐落地,让相关企业能安心发展,让农民朋友们用着放心。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于植保无人机作业效果的误解,确实对植保行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是这一“祸事”也同样给作业队敲响了警钟,敢吃第一口螃蟹,推广老乡们没有见过的植保机确实是壮举,可同样也是“难”啊,人人都睁大了眼睛在等着挑毛病,但这种“挑剔”也能变祸为福,会让飞手操作更规范,技术更精准,马恩正表示,今年年底要做好总结,和当地的飞防作业队们探讨实际情况,有些问题确实是人为造成的,就要吸取好经验教训,而非人为因素的要保存好数据,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面对不会说话的病人,负责任的一线工作者就别指望活在灰色地带,搞农业的就是要多到现场,毕竟黑板上不能种庄稼。”马恩正说着他工作了几十年的心得,“因地因时治宜,承认农业生态系,看天看地看庄稼,才能让植株长得健壮,发展农业是这样,培养无人机行业也是这个道理。”
了解更多无人机资讯,尽在迪奥普科技(www.sxdop.com)